发表时间:2009-10-24 文章来源:
一、当前我省中小型磁性材料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省磁性材料行业拥有中小型生产企业300余家,其中主要分布在东阳地区130余家,宁波地区70余家,海宁地区50余家,具有明显的块状经济特征。东阳的永磁铁氧体产量占全国的72%,宁波的稀土永磁产量占全国的56.2%,海宁的软磁体产量占全国的29.7%。2006年东阳被命名为国家级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宁波、海宁也被分别命名为省级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全省磁性材料行业年产值116亿元,占全国该行业的46.4%;销售112亿元,占47.6%;出口交货值37亿元,占33.4%。长年以来,浙江被誉为 “磁材生产王国”,东阳被誉为“世界磁都”。
自去年9月份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以来,我省磁性材料行业出现历史性行业下滑,主要表现在:业务急剧萎缩,生产骤然减少,价格大幅下跌,利润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亏损,特别是外贸出口降幅尤为明显。根据我省磁性材料行业102家统计样板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全行业1-4月份完成产值2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6.4%、39%和51.6%。
总体来说,我省磁性材料行业经济下滑态势明显,超出预期,产值为去年同期的40%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吻合,因而判断这种下滑具有整体性而非区域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不良,应变能力不强。我省磁性材料行业外贸依存度大,直接出口占20%左右,与下游产业配套出口约占35%,当出口市场需求骤降,产品、技术、工装、市场等体系的转型正处于过渡期,因而要实现经济转身并非易事。比如,海宁地区和国内产量最大的横店东磁生产的软磁,大多为中低档产品出口,产品规格及标准与国际有差异,质量一致性较差。主要原因是生产体系与日本、韩国有一定差距,产品价格也仅为他们的1/2-1/3。当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时,我国的产品市场被大大挤压。
2、产品基本雷同,同行竞争激烈。我省永磁铁氧体企业180余家,所占比重大,约占全省磁性材料生产企业的60%,年产量达40余万吨,占全国产量86%以上,主要生产喇叭磁以及方块和圆环,这些磁体工艺成熟,技术简单,因而竞相压价。如东阳地区有20多家企业的喇叭磁,就因价格低廉而只得放弃接单生产。此外,宁波地区的稀土永磁,海宁、东阳、萧山等地的塑磁以及杭州地区的铝镍钴等产品的价格都有较大下降,有的产品价格降幅达到30%以上。其中既有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推动影响,也有市场打压的因素。
3、下游需求停滞,业务严重不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市场萧条,致使配套磁体销路受阻。去年上半年,市场铁磷价格猛涨,用于露天采矿的大型磁选机抢手,而磁选机需要大量磁有铁,大大带动了我省永磁体的生产和销售。去年我省大概有20%的企业其中受益。今年铁磷行情猛跌,许多磁选机闲置,与磁选机配套磁体也失去了市场。
4、企业信心受挫,缺乏主观动力。有部分小企业对外贸环境过于依赖,主动开拓市场信心不足,能力较差,认为自己无贷款,员工全放假,费用成本极低,蛰伏待机心态较重,干脆歇业休整。
5、员工流失较多,企业有单无人。特别是在今年3月份以后,有不少企业存在订单、人员“两不足”的情况,生产处于非正常状态。
二、今年以来我省中小型磁性材料企业运行的基本特点:
1、前低后高。一季度,我省全行业各类磁体业务呈线性增长。1月份最低,产值仅为去年同期的16%左右,2月份增加到30%,3月份恢复到62%。其中软磁、稀土永磁表现得尤为突出。3月份东阳软磁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达到 80%以上,海宁地区的软磁生产呈现强势增长;宁波、东阳等地稀土永磁企业3月份业务已经是去年同期的92%,开工基本饱和,塑磁生产比较平稳。
2、“外”低“内”高。全行业外贸出口仍然低迷,外贸直接出口业务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左右下降到7.8%,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与下游产业配套出口的磁体生产也有很大的降幅。国内市场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0%左右增长到92%。以稀土永磁、塑磁为代表的产品基本上都在国内市场,而且一季度一直保持不错的销售业绩。永磁铁氧体外贸企业生意清淡,内销企业生意稍好。这些迹象表明,国内市场在中央多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有了明显好转,特别是“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行业的正面效应开始显现。
3、“高”高“低”低。高技术含量、专利产品的市场恢复较快,产值较高。比如,横店东磁的微波炉电磁(专利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该公司的高性能永磁体(与日本技术水平相当),海宁天通的高档软磁,宁波韵升、科宁达HDD用烧结ND磁体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3月份生产都处于满负荷。而普通的铁氧体方块、圆环、喇叭磁销路不畅,且竞争激烈。
4、“异”高“同”低。差异性产品业务平稳,市场冲击影响较小。如:塑磁、微波磁体、磁瓦、软磁、杉钴磁体等仅受到短期影响,恢复性增长较快;而同类性产品竞争激烈,积压较多,客户选择余地大,市场仍然低迷。
三、下阶段我省中小型磁性材料企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总体估计是,缓步回暖,震荡前行,坚持仍然是行业经济状态的主要基调。也就是说,在数据指标上,二季度比一季度会有10个左右百分点的增长,但这种形态是阶段性、起伏性、差异性的。4、5月份有向好的势头,但能否持续还不确定,特别是外贸出口,仍然在“过冬”。其中,稀土永磁、软磁会有比较稳定的表现,永磁铁氧体会有较大起伏。因为,稀土永磁和软磁国内市场广阔,稀土永磁替代永磁铁氧体无论在技术和性能上,都有较大优势,价格上落差不大;稀土永磁和软磁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国家对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环保项目的支持,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稀土永磁和软磁进行电能转换。据悉,一台风力发电机需要一吨左右稀土永磁,一台太阳能电池需要十几公斤的软磁,节能灯生产也需要软磁,这些项目将给软磁和稀土永磁带来利好市场。但是,在我省磁性材料行业经济结构中,永磁铁氧体占到40%左右,而这类产品受到外贸影响较大,寄望于国外市场的复苏。
四、推动我省中小型磁性材料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我省磁性材料行业发展较快,又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新材料产业。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产品丰富,但产业升级的步伐缓慢,后劲不足。作为现代工业化的标志性行业(有专家用磁钢占有量衡量现代工业化的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较大,被誉为“磁材王国”、“世界磁都”,但这仅仅是产量王国,远不是技术王国,创新王国。我省磁性材料行业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备的生产和市场体系,强大的综合资源优势,又是与现代制造业衔接最紧密,应用最广泛的行业,非常需要重点培育和关注。为此,我们建议:
1、推动转型。现在的内外贸环境促使我省磁性材料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转型的新时期,企业转型的源发动力和观念已经形成,但囿于内在实力不敢作为,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推动,而这种推动应该是花大力、下猛力。具体动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尽快制订产业转型规划。对东阳、海宁、宁波三大各具特色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建立由当地领导挂帅、部门配合、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参与、专家队伍加入的“磁性行业转型升级指导组”,其主要任务是摸清行业情况,对接国际先进技术,选准高科技项目,落实承接企业。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尊重专家和企业的决策,要考虑项目在世界的先进性、企业的适应性和对本地产业的示范性和外延性,其中对本地产业的示范性和外延性尤为重要。这个指导组应该对项目的选择、落实、投入、生产、市场、示范、外延全程介入,并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二是集中投入。对示范性、样板性项目要敢于投入,勇于担当,资金支持不能“蜻蜓点水”“天女散花”,而要 “集束轰炸”,国家争取的、省里支持的、银行贷款的、当地配套的、企业自筹的资金要合为一股,全力完成项目的体系建设,强强配置,宁可规模小一点,投入不能少一点。要完善项目的监控机制,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三是要积极引进。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在发达国家更为突出,我们要化“危”为“机”,主动引进和承接国外先进生产体系的转移,特别要重视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引进,借梯登高,促进转型升级。
2、加强重组。磁性材料产品的竞争,主要是来自本省企业内部的竞争。竞争是必要的,但往往行业内部存在恶性竞争。加强重组,实现强强、强弱、弱弱联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规范价格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当前阶段,是大力推动企业重组的良好时机,不少企业意愿明显,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适时引导,牵线搭桥。同时,可以出台些政策措施加以推动。比如说,在联合兼并过程中资产的置换和变现,债权债务处理,用地转让等方面制订更为灵活的政策。当然,在企业重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营销链条上、采购链条上实行重组,建立若干个销售或供应公司面对市场,实行公司统一价格。虽然,这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但可以先在企业进行沟通,在愿意组合的企业进行试点。
3、支持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一个行业或一类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比如磁性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东阳横店东磁,既是世界最大的永磁铁氧体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软磁生产企业;海宁天通的软磁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宁波科宁达、韵升的稀土永磁,生产规模位居国内三甲。这些企业分别坐落在三个国家级或省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又都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雄厚的科研和资金实力。如果我们对这些企业实行一对一的支持帮助,让他肩负起行业转型升级的责任,瞄准国际同行的前沿技术和水平,往往能够很好地带动和引领行业的整体提升,拉近行业的国际差距。
4、搭建平台。一是协作平台。磁性材料归口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应用最广的功能性材料。我省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大省。电子信息产业链较长,技术要求高,需要各个环节相互协作,共同攻关。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产业链的下游强势,上游弱势。因此,非常需要工业经济或产业主管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全省性的“产业对接研讨会”,动员产业链相扣行业进行交流和项目对接,也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参与互动。二是展会平台。我省有良好的展会设施和人气环境,电机电子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定期举办国际性的展会条件成熟,而且很有必要。以省政府牵头,主管部门主办,各行业协会配合,把我省国际电机电子展办出影响和品牌,形成良性机制。三是组织平台。需要以专家的眼光,审视和确定磁性材料行业产业链中的几个重要节点,由省级专业性行业协会牵头,形成具有切实有效的协作平台,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政府部门也要敢于放手,下放部分职权,让行业协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拓宽工作空间。(转载自磁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