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速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下游产业
 今日最新导读

淮安:大产业战略引领新型工业化

发表时间:2009-12-31   文章来源:

       今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70.41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就达544.53亿元。在全省,我市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名也位居前列。

  在数据的背后,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事实:台玻项目正式开工,富士康三期、达方电子二期、安邦电化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加速推进,特钢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我市培育大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航程中,2009年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年份。

  从快速增长的确凿数据中,从活生生的成就和事实中,从淮安加快推进培育大产业战略的生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淮安工业经济的未来,看到了一条宽阔康庄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培育大产业:恰逢其时的战略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也是淮安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2008年4月,市委书记刘永忠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一针见血地阐明了新型工业化对淮安发展的重要意义。就在这次会议上,我市首次提出,全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IT、特钢和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而在此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的战略构想。其中,培育大产业赫然在列。

  从各类产业无序发展到重点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从传统工业化路径转入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农业大市发展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发展一系列战略构想、重大决策的出台,让2008年春季的淮安充满了振奋,充满了期待。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当经济发展处于后发时期,一座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无一不是从快速工业化以及提高工业化水平开始的,而培育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关键产业无疑是快速工业化的核心所在。

  但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实践中,许多城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规律,没有意识到大产业战略对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作用,因而错过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步入了缓慢发展的尴尬境地。也有的城市虽然意识到大产业战略的重要性,却因为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形形色色的大产业战略逐渐演化为空洞的口号,演化为虚妄的空中楼阁。可以说,作出培育大产业的战略抉择,不仅需要“时”,需要“势”,更需要驾驭“时”、“势”的眼光和智慧。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淮安已经形成了化工、机械、纺织、冶金、烟草等多个传统支柱产业,集聚了一批上规模、有带动力的大中型企业,为培育大产业战略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园区建设方面,淮安8家省级开发区和多个专业园区已有大量企业入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完全具备发展大产业的条件。此外,淮安还拥有1300亿吨的探明岩盐资源和芒硝、凹凸棒土等多种丰富的资源,为培育大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与此同时,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调整和分工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台资企业“北上”的趋势也愈发明显。2006年,富士康落户淮安,又为淮安发展IT产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先后吸引了达方电子等多个IT产业项目和众多台资项目入驻淮安。产业向苏北、向淮安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效果已经显现,前景更加广阔。

  如果光凭淮安的产业基础和地缘、资源、交通等优势,淮安的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进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快发展。这一选择最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企业数量多了,但产业布局更加分散,大企业找不到配套企业,小企业找不到跟进目标,全市工业化将贴上“无序”、“纷杂”的标签,新型工业化自然无从谈起。

  可以说,在“时”“势”刚好具备的当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培育大产业无疑是恰逢其时的战略抉择。早一点,不行,那时的淮安尚不具备培育大产业的基础。迟一点,也不行,那样淮安将错过难得的快速工业化及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机遇,徘徊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境地。

  那么,淮安将怎样通过什么样的进路来实现培育大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我们要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特钢、电子信息和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级产业,将淮安建成苏北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委书记刘永忠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是的,淮安打造苏北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乃至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都离不开工业经济这个“第一方略”,更离不开大产业这一工业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新的蓝图已经绘就,一个以培育大产业战略引领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三大千亿元产业:撬动淮安新型工业化的支点

  9月29日上午,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奠基仪式在淮安盐化工新区隆重举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这个总投资11.4亿美元、一期投资6亿美元的盐化工“巨无霸”,从签约到奠基,仅仅用了18个月,从立项、环评直到审批完结更是只花了8个月时间,创造了同类项目报批的最快速度。“早一个月投产,就能为淮安多带来数千万元的税收。”直接负责台玻项目报批的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维华说。

  台玻项目创造的奇迹是淮安加速打造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的生动缩影。在淮安的工业版图上,三大千亿元产业可谓是焦点中的焦点,这些领域的任何新情况、新动作几乎都牵动着全市上下的神经。而所有的理由都可以归于一点:三大千亿元产业是提升淮安产业结构的“先行军”,是撬动淮安新型工业化的支点,失去这个支点,就谈不上淮安的新型工业化。

  也正因此,全市上下把这三大产业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加以呵护,促其成长,帮其壮大。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特钢产业物流园、富士康科技产业园、盐化工工业园三大专业园区建设力度,正为了将其打造成为三大千亿产业的重要载体。

  在三大千亿元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市上下对企业的服务更是细致入微、周到体贴。富士康科技城项目自落户淮安以来,短短两年间,一座崭新的工业科技之城已经初具规模,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境遇中,淮安富士康仍然供求两旺,充满活力。但在企业不大壮大的同时,庞大的用工缺口也成为富士康和市委、市政府“甜蜜的烦恼”——到今年年底,富士康用工需求将达到30000人。虽然淮安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面对富士康庞大的用工缺口,仍然显得“捉襟见肘”。为此,从市委、市政府到市经济开发区,从各县区到各乡镇、街道,一场为富士康招工的大潮很快掀起,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富士康用工的燃眉之急。

  今年1-10月份,全市IT产业、特钢产业和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23.79元、230.26亿元和187.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41.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9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我们将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全力为客商提供101%的服务。”淮安的一诺千金、有诺必行诠释了富士康、诠释了三大千亿元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

  三大千亿元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壮大了全市工业的实力,也强有力地推动了淮安新型工业化之路。就在台玻项目开工的当日,投资15亿元的井神60万吨联碱项目开工,投资5.2亿元、长达180多公里的淮盐矿业采输卤工程竣工。三个盐化工大项目同时开竣工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大型盐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淮安将拥有全国唯一的盐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打造关键性产业的产业链,以产业链招商,以产业链来提升大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正是淮安三大千亿元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在全球竞争逐渐步入产业链竞争的时分,淮安能够以超前的眼光,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并且初见成效,这一“壮举”不容置疑地凸显出市委、市政府对“时”、“势”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同样不容置疑的是,到“十二五”末,把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分别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绝不会仅仅是梦想。

  扩张大产业圈:以资源集聚实现淮安振兴

  今年1-10月份,全市三大千亿元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42.9%,而在去年,这一数字为47.4%。三大千亿元产业发展迅猛,为什么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企业在缩小?

  答案只有一个:在三大千亿元产业之外,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在不断成长,新的产业在悄然崛起,大产业圈在不断扩大。今年1-10月份,涟水的今世缘酒业、妙通纺织,盱眙的金鹏轴承、天源服装,清浦的淮龙建材、联合化纤等企业产值增量都在5000万元以上,而淮阴的双汇食品、洪泽的盛邦电缆等企业产值增量更是超过4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拉动明显。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围绕这些企业,我市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大产业扩张之路。

  “目前淮安市开放型经济的优质载体集中在工业领域,要用足用好这些优质载体,在开放式招商上取得新突破,在招引大项目上取得大突破,以资源集聚实现淮安振兴。”刘永忠年初指出。而与之相应的事实是,今年以来,从北京到上海,从香港到台北,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各乡镇负责人已经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登门拜访了成千上百位客商,在各地举行的投资说明会已经招揽了数百亿之巨的工业项目落户淮安。其中,仅在今年6月举行的′2009淮安(上海)投资说明会上,就有近30个项目逾百亿资金签约淮安。

  大项目的不断集聚,孕育着淮安振兴的无限希望,同时也丰富了大产业战略的内涵——在加快发展三大千亿元产业之外,我市又提出了改造提升机械、纺织、烟草食品、建材四个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两个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为这一产业发展战略配套的则有百亿项目工程、百亿企业工程、百企创新工程和百牌名品工程等“四大工程”。根据这些规划,我市每年都将滚动实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项目50个、传统产业品牌化项目50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化项目10个,同时加快推进项目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和技术研发、国家和省级品牌培育等工作,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在大产业战略的指引下,各县区也纷纷跟进,合理进行产业定位,推进县(区)园区向差别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到“十二五”末,每个县(区)都要培育一个销售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目前,楚州的精密机械配件产业、金湖的石油机械产业、盱眙的钢管轴承和凹土产业等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正朝着销售超百亿的目标迈进。

  在淮安工业发展图景渐次清晰的时刻,我们最该牢记的也许是:再漂亮的数据也无法替代鲜活的事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替代艰辛的努力,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只有扎实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大的大产业,才能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兴隆街65号 电话:0415-2825729 传真:0415-2825729
版权所有(C) 2009 中国钕铁硼网 网站建设:沈阳小坛子网络营销推广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