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速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最新资讯
 今日最新导读

做了“好事”受指责为哪般

发表时间:2010-01-16   文章来源: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中国多次声明限制资源类产品出口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并没有违反WTO的相关规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完全在于他们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采用双重标准。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对部分工业原材料,包括焦炭、稀土、硅、滑石、锡、钨和锌等出口加征出口关税,并实施配额制管理。2009年6月23日,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与中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墨西哥8月21日也提出磋商请求。这些国家要求我国提高上述产品出口配额数量或降低出口关税。
  目前,我国稀土等资源大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口,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级产品比重占75%以上,而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高级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仅占25%左右,不仅利润率低,而且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各省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池浸工艺提炼,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用这种工艺提炼稀土获得的全部销售收入,甚至不足以弥补将来治理环境和生态的费用。地方政府靠开发资源提升GDP,加剧了稀土资源的无计划开采局面,同时,开采稀土的政策门槛过低,探矿、采矿使用税费十分“低廉”,国家对破坏生态的惩罚力度不够也助长了乱开采现象。
  为了降低成本,国内很多稀土、焦炭等工业原料生产企业没有配备污水处理设备,水、气、渣污染严重。而欧美等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转嫁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大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类产品。欧美国家在享受中国廉价资源的同时,却不需承担其环境后果。
  我国一方面廉价出口稀有金属资源,另一方面却高价进口相关工业产品。目前,我国每年要从日韩进口大量稀有金属产品用于国防产业。例如,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材料的钕,其原料氧化钕,出口价每吨只有20多万元。经过国外企业加工后,钕的进口价却高达每吨两亿元。
  美国稀土资源储量仅次于中国,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2%,但是为了保护本国战略资源和环境,转嫁污染处理成本,美国采取了限制资源出口的措施。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例如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由限制稀土出口到最终完全停止出口,实行稀土零出口管理。10多年前,美国还封存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
  我国也逐渐注意到了稀土等工业原料低价出口的弊端,此次采取了出口配额等贸易政策来限制其出口,为稀土出口划出了红线: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这项保护国内稀缺资源和环境的举措尽管符合WTO的有关原则,但是却遭到了吃惯了“免费午餐”的欧美等国的抗议指责。
  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关键在于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贸易政策并非调控资源性产品的最佳工具,在采取贸易政策调控的同时,我国应该学会运用国内产业政策进行调节。提高资源税,采用资源储备措施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税收提高了,价格自然就会提高,出口量也会减少,同时也能使开采量下降。同时,要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进而提高产品价格。这些措施不但可以防止乱采滥挖,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堵住欧美国家指责中国政策“内外不一致”的借口。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兴隆街65号 电话:0415-2825729 传真:0415-2825729
版权所有(C) 2009 丹东华宇仪器有限公司网站建设:沈阳小坛子网络营销推广
rss
辽ICP备110199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