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四轮驱动”优化经济结构
发表时间:2010-01-21 文章来源: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目标是到2015年,把甘肃省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甘肃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为甘肃省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放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四轮驱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要把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多管齐下,构造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说,这是甘肃调整工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产业层次,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加快发展速度。
甘肃省将启动实施2010年至2012年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电子信息和轻纺等6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是甘肃经济的支柱,甘肃将通过加大重大产业化升级项目的实施力度,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甘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风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制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同时,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纯材料、超细材料、粉体材料、功能材料,培育成甘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甘肃将围绕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投入,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攻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甘肃将着力建设循环经济“一区七基地”,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个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抓好省级43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建设,同时抓好冶金、水泥、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16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
另据记者了解,甘肃还将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寻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甘肃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作
甘肃省将以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为契机,通过抓好“十大节能工程”和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全省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力争按期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据介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明确列入72类、总投资2133亿元的重点支撑项目,分为减量化项目、再利用和资源化项目、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项目等三大类,对甘肃省完成“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
另外,“十一五”以来,甘肃实施了560余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总投资600亿元,这些项目围绕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建材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同时涵盖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项目完成后,可实现节能900万吨标准煤、节水4亿吨,综合利用各类废渣约800万吨,减排烟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约30万吨,对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